【海外升學】親赴美加為兒子選校 校長媽媽:最大得着是學懂管理自己
發布時間: 2019/09/30 18:06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20
孩子出國到底幾歲較適合?孔教學院大成小學校長袁潘淑嫻,兩名兒子分別在不同時期出國讀書,並同選修IB課程。她強調,出國成功不在年紀而視乎心態,當年哥哥曾以為出國讀會比較輕鬆,但其實IB課程要求高度自律性,在外國讀可能更辛苦。
潘校長曾在美國讀教育,任教過國際學校IB課程,也曾任真資學校校長,兩名兒子年齡相差5年,其大仔是中三到加拿大升學,細仔是18歲在國際學校完成中學課程後去英國讀大學,全是兒子的個人決定。她回想哥哥本來在傳統名校讀書,後來愈讀愈沒有信心,向她提出想出國讀。
當時我們坐低細談,想讓他明白出國要面對的自理、自律挑戰,以確保他動機正確。
因為外面讀同樣要認真,也不是輕鬆事。我是非常認真要他清晰自己點解出去讀,並參與他們的選校決定及參與哪些公開試。
她謂哥哥13歲出國,建立到自信和國際視野,更懂規劃人生,而弟弟IB成績明顯好過哥哥。
原因是香港讀IB真的有很多支援。他們想法完全不同,弟弟目標清晰,想考入英國前列大學,他認為留港讀對自己較有幫助,可以讓他爭取較佳成績……弟弟剛去了英國一間排名頗好的大學,是各取所需。
遊學考察北美中學
要在北美逾百間中學中為哥哥找理想學校,她回想那是個龐大項目,因當年兩母子是一起研究中學資料,之後在香港預約導賞團,用一個暑假駕車由美國西岸北上、環繞加拿大,回到美國東岸,選校時由收生比例、考入大學的類型、SAT分數等,推敲學校風格,也有看華人及師生比例。
她謂因讓大仔出國,最大目的是重建他的學習信心,故只觀望過幾間超級名校,但感到超級名校競爭太大,並傾向選擇文武雙全的學生,未必適合。
因囝囝體育叻,故刻意找體育文化重的學校,希望重建他的信心,美加有一些世界名校,是很大學習壓力,並不適合他。
24歲的Hank在13歲時入讀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的Ridley College,媽媽最記得那時入學校由負責介紹學校的導賞學生接待,感到學生很有同理心。
記得那孩子對我們說︰學校關心華人同學,會一年安排幾次飯局跟他們聯誼......我們也跟校長、老師和學生接觸,感受學校是否關愛,最後每間學校都面試過,是他自己決定去哪一間。
結交不同國籍人士
Hank現在已完成大學,他謂學校運動項目多,讓他發揮強項。
他第一年全級約60人,只有5位華人,到第12班時,已認識了幾十個國家的朋友。
Hank認為,出國最大適應是須鼓勵自己不可怕羞,鼓勵自己主動嘗試,故他參與了不同運動和活動,並是欖球、游水隊隊長,12班時獲選拔為cadet領袖生,負責為學生爭取福利及表態。
學生生活很規律,每天放學後運動、晚飯後做功課和溫習,宿舍會安排不同科的老師留駐。出國讀書最大得着是學會管理自己,並平衡生活。學校提供IB選擇,沒料到要寫如此多論文,若回頭再選擇,應集中讀加拿大的課程。
選大學不應單看名氣
潘校長補充,因IB適合尖子修讀,曾慫恿哥哥考慮,但他最後決定嘗試。
我只是提供意見,分數會影響多一些學校選擇,但另方面,選大學不是單看名氣,而應看大學對該科系投入的資源,故我提醒他們不要跟風,要選興趣科系,因為工作是一生,應選自己真正喜歡的來讀,會站在闊一點的角度去選擇。
撰文 : 胡麗珊 TOPick記者